EchoDemo's Blogs

致临安

       我愿在你的身体里为你写诗,我愿在你的怀抱中虚度余生。                         ――――题记

       说起临安,我会想起什么呢?虽然彼此素未谋面。但我在许嵩的《断桥残雪》里;在柳永的《望海潮》中;从“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和“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那里面窥见的临安城是如此地楚楚动人,惹人喜爱。曾经这样想过:选择了一座城是否就选择了一种生活的方式?后来,自己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外界环境从始至终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一个人的心情和状态。再者我想:如果可以在自己喜欢的城市里柴米油盐地生活,便是一种极大的愉悦。

       喜欢一座城,可以具备一定的缘由,或许也可以不问因果。我对杭州起初的向往就像三毛之于撒哈拉一样,怀着一种非此地不居的想法,犹如冥冥之中的神秘引力,让我们彼此惺惺相(吸)。还记得多年以前《新白娘子传奇》中那断桥上的油纸伞吗?还记得杨万里的那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吗?这其中哪个是我第一次接触到的有关于杭州的记忆,我又是从什么时候起拥有了对杭州的执念,这些都难以追溯。但我知道是什么促进了,加强了甚至是升华了我对杭州的喜爱。

       杭州自秦朝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曾是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因风景秀丽,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杭州之名从“秦时明月汉时关”里属会稽郡的钱唐,到东汉属吴郡的钱唐,到三国和两晋时期属吴郡但却归于古扬州的钱唐,再到后来隋朝时期“杭州”二字的首次登台,再到为避唐朝国号之讳将此“唐”改为彼“塘”。就这样等到五代十国时期一过,由于先前运河的修建,水利的兴修。杭州便迎来了在中国历史上的全盛时期,也就是宋王朝。

       好吧,正如你所看到的,上面这一大段大多都是百度百科里的东西。我所想抓住的便是其中的一个宋字。从北宋到南宋,用“钱塘自古繁华”一句来讲我想是恰如其分的。这些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便可见一斑。谈及北宋,作为苏子瞻这位诗词大文豪的铁杆粉丝,我想这里对他的记录是必不可少的。苏子瞻是四川眉州眉山人,凭借其清心洒脱、豪放不羁的文采征服了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在欧阳修的赏识之下,作为初唐宰相苏味道之后的苏子瞻,作为后来唐宋八大家苏氏一家独占三个名额的苏子瞻。顿时便名声大噪。无奈当时王安石变法如火如荼,但苏子瞻的很多师友,包括他自己在内也与王安石集团政见不和。于是遭受排挤在所难免。熙宁四年(1071年),苏子瞻上书皇帝谈论新法之弊病。遭王安石集团之不满,于是请求出京任职,被授为杭州通判。此后历经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因神宗驾崩,哲宗即位,高太后把持朝政(其对苏子瞻颇为赏识)。因此,从复为朝奉郎知登州(蓬莱),到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到升为起居舍人,到中书舍人,再到升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虽然苏子瞻一路高歌猛进,但当他发现司马光集团与原来的王安石集团不过是一丘之貉时,便再次向朝廷提出谏议,也因此再次遭受排挤。元祐四年也就是公元1089年,苏子瞻再度自求外调,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苏子瞻这两次为官在杭州一共呆了五年,这五年我想应是他仕途当中最快乐的时光。远离了政治的中心,远离了朝局,没有了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有的是关心民瘼,赈济灾民,兴修水利,浚治西湖。因此也深受杭州百姓的爱戴。他也在闲暇之余,纵情于山水之间,其足迹遍及西湖山水、园林、寺庙等等。留下了颇多的传说、题名、碑刻和诗词。作为诗人和词人,这无疑是一种莫大的享受。可以说苏子瞻为杭州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说起苏堤当然还有白堤,说起词人当然还有李清照,说起诗人当然还有辛弃疾,除了北宋当然还有南宋。靖康之变后,徽钦二帝被俘,北宋沦亡,为金朝所灭。宋高宗赵构定都临安府。或许曾经的宋高宗也为临安的气质所折服才愿意在此偏安一隅吧。想起800多年前的岳鹏举怀着满腔的热血和报国之志踏上这片美丽而又繁华的土地,是否也会驻足回望,为临安的所有而惊艳。常年征战在外的他;身处军营和刀光剑影里的他;写下气势磅礴,英勇而悲壮的《满江红》的他;到头来却被奸佞所诬陷,高宗所猜忌的他。是否也曾在满月的夜里,想着能够和家人在类似于临安的城里共度余生呢?

       我对杭州的眷恋,想来与这些早已故去却一直存在的烟云有着莫大的关联。

🐶 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
-------------本文结束感谢您的阅读-------------